正如標題所說,「用對人」是企業價值創造的大學問,因此個人特意將此一學問分成人才篇 (楊董開講第7講) 與企業篇分開細說;本篇第8講則是從「企業價值創造 VS.人才績效要因」開始,逐步帶大家瞭解「企業端『用對人』的價值創造循環架構」,以深入探討企業面應該如何「用對人」。
企業價值創造 VS. 人才績效要因
人才是企業之本,是企業價值創造最重要的核心根源之一;而企業價值則是在「資源投入 - 成果產出」後,經過一個綜效評估的結果;此一結果是由企業戰略、組織效能、人才績效三者交叉運行而成的價值創造成果 (如同下列的恆等式);也就是企業在落實戰略上,透過組織效能運作與人才績效管理,將營運過程中所達成的目標與成果,再轉化為組織效能,進而累積並形塑成企業價值,這些企業價值包含了諸多有形與無形的資產。
“企業價值 = 企業戰略 x 組織效能 x 人才績效”
這當中,人才運用與績效管理是組織營運與效能積累上的一大挑戰,也是企業人才策略/規劃與人力資源價值鏈打造的過程及結果,而企業在為人才設定目標同時,人才的特質、意願、能力、執行、方法等五大面向,又將成為影響人才績效/成果的重要變項。
“人才績效=人才特質 x 意願 x 能力 x 執行 x 方法”
- 特質:最難被察覺,卻是影響工作績效/成果的根源,如:由擁有創新特質的人做市場或研發的工作,可達事半功倍之效,但若讓這種特質的人做中規中矩的行政或會計,就有可能打亂一池春水。
- 意願:是人才工作投入的動機或價值觀,如:以打造美好社會為理想的人,就會把熱忱與專長放在解決社會問題上,並以「為弱勢奉獻」做為成就動機。
- 能力:在表現上介於有形與無形之間,往往是人才在工作經歷中透過反芻、學習所累積的;在工作上的能力,通常泛指思考力、規劃力、執行力,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中,思考力的養成,是培養經理人最重要的部分;人有了思考力才會有規劃力,進而從執行過程中的問題與解決,精進自己的執行力,再反芻成為思考力與規劃力的精進,從而完善自己的能力。
- 執行:沒有執行就沒有成果,而且執行時必須重覆且持續,因此紀律與毅力就是執行力的重要衡量指標。
- 方法:執行靠方法,沒有用對方法,執行起來事倍功半;但若從目標制高點來看,切記「先做對的事,再把事情做對!」才能在宏觀面的綜效上事半功倍。
企業端「用對人」的價值創造循環架構
企業如果想「用對人」,須以人才在對的組織環境與領導管理下,驅動人才動機/發揮人才優勢,做為價值創造的前提。若從組織/職務設計定錨觀點而言,可以下圖的循環架構做為人才價值創造的規劃藍圖;在此一價值創造架構中有七個圓圈,每一個圓圈內的下方詞為陰/上方詞為陽,且彼此起到內外牽引作用,居中的核心軸承是「職務角色/人才發展」,向外擴展時則從「企業戰略/營運目標」開始,再順時鐘形成一個組織營運/價值創造循環,且上下之間彼此互為關聯。
一如大家所知,企業運作與「企業戰略/營運目標」緊密相連,營運目標的達成是基於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執行,因而必須形塑「組織能力/授權賦能」。正如個人之前所言,組織應先審視自己所擁有的核心能力、核心資源,瞭解自己該做什麼核心業務,再將此收斂/設計在職務角色之中,並授權賦能予適切人才去執行處理,進而梳理職務角色下所需人才的「職能效標/關鍵行為」應當為何?過程中尤其對組織內的關鍵職務,應預先做好「職務職能模型/職能效標/關鍵行為」關聯性研究,必要時可運用心理測評工具來掌握職能效標與人才優勢之關聯性。
此外,人才的價值創造與「領導管理/員工參與」息息相關,也與「績效管理/行動產出」的組織環境直接關聯;主管的領導風格及管理深廣度,固然會影響員工在工作上的投入/參與程度,但是組織的績效管理政策/制度及運作機制,才是左右員工在實際行動產出上的最終結果;這一切以「價值創造/成果效能」為人才/組織所追求目的之價值創造循環,從外顯因素來看至此可以告一階段,並與下一階段的「企業戰略/營運目標」銜接後,開始另一階段的循環。
然而,此一循環架構是圍繞著「職務角色/人才發展」而形成的,意指人才須透過職務角色扮演,方足以在人才價值與人才發展上為組織創造成果效能;以人力資源發展來說,就是指人才的培育養成及後續發展是透過職務角色以淬煉出更好的「價值創造/成果效能」之後,進而再開展人才前程與發展規劃的;而此一循環在創造人才/企業價值的同時,也就是企業「用對人」的過程與目的了。
結語
個人在這裡也提醒企業經營者與人資,想要「用對人」卻無法「創造環境-理解人才-適切領導」,當人才對職務/組織瞭解不到位時,就會有特質切合與動機/意願之問題,因此即便已經「找對人」進來企業內部了,人才也往往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創造,甚至也會掛冠求去,不可不慎!
留言列表